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尿激酶
实体ID:1513032
目录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溶栓方法对血小板表面及血浆内GMP-140和IL-6的影响(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40和IL-6含量,并按缺血性质,临床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不同药物(尿激酶和东菱克栓酶)治疗前后分组.
rt-P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rt-PA 0.85 mg/kg行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UK)进行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于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31例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儿经DSA确定部位后,再通过导管注入尿激酶、右旋糖酐以观察注药后血管影像学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否改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于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31例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儿均经DSA确定部位后,再通过导管注入尿激酶、右旋糖酐以观察注药后血管影像学变化,同时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否改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150例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部位后,再通过导管注入尿激酶、右旋糖酐以观察注药后血管影像学变化,同时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