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影像学检查-鼻窦CT
实体ID:348281
目录
[隐藏]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慢性鼻窦炎相关性的初步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②鼻窦炎前组(8例)和鼻窦炎后组(10例)在VC%pred、FEV1%pred、慢性鼻窦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及鼻窦CT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呼吸困难评分、PaO2、FEV1/FVC及胸部CT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儿童慢性鼻窦炎56例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对免疫功能正常、胸部X线检查无感染征象的慢性咳嗽,经内科正规治疗>4周的患儿,行常规耳鼻喉科检查及鼻内镜、鼻窦CT及MRI检查,确诊为鼻窦炎者按鼻窦炎正规治疗6~8周,伴腺样体肥大者行腺样体切除术.
鼻甲泡的影像表现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对鼻窦炎(去除鼻息肉)者41例(70侧含有病变)与鼻窦CT检查阴性者32例(64侧)进行对照比较.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黏膜形态学变化与鼻窦炎发生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于放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 d内各取同侧中鼻甲黏膜组织一块,在光镜下观察黏膜组织形态;随访1年以上,根据病史、鼻内窥镜检、鼻窦CT检查结果观察鼻窦炎发病情况;根据鼻黏膜组织形态改变和鼻窦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20例临床疗效总结(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冠状位和水平位扫描,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病灶,并保留中鼻甲内侧壁治疗鼻窦炎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