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发病部位-脾
实体ID:2597374
目录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优势与不足(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骨质疏松症的证候特征应辨别"松"与"痛",治则常分"肾"与"脾".
骨质疏松症中医定位辨证与骨密度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提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脏腑定位以肾为主,涉及肝、脾;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同一部位不同脏腑间骨密度、骨矿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钟琴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有机元素生成降低、钙盐沉着不够、全身骨量不足、骨密度减少为特点的全身代谢性骨疾病,钟琴教授从医近30年,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她认为本病病位在肾,与肝、脾紧密相关,本虚标实是其发病特点,诊治上以补肾为主,调理肝脾为辅,善用古方不
从“治未病”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肝、脾及血瘀等关系密切,其中肾精亏虚是发病的关键,肝失疏泄、脾胃虚弱为重要病机,血瘀是促进因素.
维、汉族绝经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与症候特征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论新疆地区维、汉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机主要表现为涉及肝、脾、肾等脏腑,与血瘀密切相关的复杂性病变,其证型分布与骨密度无相关性,但其症候分布特点仍有一定规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