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理分型-肝炎后肝硬化
实体ID:1558470
目录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40例(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9例,酒精性肝病1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年龄26~67岁,平均416岁.
肝硬化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143例肝硬化患者中按:①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分成两组;②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成三组.
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硬化的诊断和肝脏储备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测定7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PA含量,肝硬化组分为肝炎后肝硬化和非肝炎后肝硬化,并按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
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目的 在肝硬化患者中,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属于两种最为常见的肝硬化类型.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①抗生素组患者的感染率及6周再出血率更低;②按肝硬化病因将患者分为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结果发现,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抗生素组的感染率及6周再出血率更低;酒精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抗生素组的感染率及6周再出血率更低;③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