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病理分型-急性肝炎
实体ID:126471
目录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慢性肝炎52例,急性肝炎40例,肝硬化28例,同时,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AST和ALT检测,计算AST与ALT比值.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将3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度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
病毒性肝炎和妊娠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将142例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硬化和重症肝炎五组,妊娠肝炎35例,同步检测凝血因子V活性(FV:C)、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X活性(FX:C)、纤溶酶活性(PL: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t-PA
乏凝血因子V血浆的制备及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人175例,分急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慢性中/重度肝炎、肝硬化和重症肝炎五个组,检测血浆中FVC,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测定结果相比较.
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在病毒性肝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对13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TBA、PA及LDH测定,其中急性肝炎100例,重症型肝炎12例,慢性活动型肝炎8例,慢性迁延型肝炎16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