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恶心

来自cpubmedkg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主实体:手足口病,关系:临床表现 ,尾实体:恶心

实体ID:911769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手足口病220例临床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220例手足口病患者中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臀部疱疹,口腔溃疡,发热,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咳嗽等,少数病例出现易惊、肢体抖动,其中2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治分析及预后(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120例手足口病患儿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口腔内黏膜、手心、足心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疱疹或红色丘疹,伴随一定程度的咳嗽、恶心、呕吐、头痛等情况.

重症手足口患儿的护理体会(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手足口病潜伏期2到7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可持续4到5天。

中西药结合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54例疗效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目的: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预防措施(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都存在发热现象,手足以及口腔处都存在疱疹,且其附近有直径为2~4 mm的红晕,液体不多;一些患儿口腔黏膜上存在疱疹,伴有疼痛感;并伴有咳嗽、恶心以及精神状态差等症状,通过治疗后全部患儿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