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发病部位-上腔静脉
实体ID:1705773
目录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犬Bachmann束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关键消融部位(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论 Bachmann束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其关键消融部位在上腔静脉和主动脉根部之间,左、右心耳中点处,消融终点是Bachmann束电位消失.
最紊乱的心房颤动波在心房内分布特点及肺静脉隔离对其影响(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在左心房后壁(包括肺静脉)采样326次,房颤紊乱指数大于75%占22.4%,在间隔部(包括冠状静脉窦开口部)采样118次,房颤紊乱指数大于75%占37.3%,在心房其它部位(包括右心房游离壁、右心房后壁、上腔静脉、左心耳及冠状静脉窦左房部)采样276次,房
起源于上腔静脉的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回顾过去2年来我中心经电生理证实的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颤病例,分析其体表心电图及心腔内电生理特点.
犬肺静脉肌袖电生理随龄性改变(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在多数老龄犬的肺静脉、左心房和上腔静脉,快速短阵起搏及程序刺激能诱发持续时间>30s的房颤.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的诱发及消融(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其中,9例为房颤(起源上腔静脉5例、冠状静脉窦内靠近口部1例、左心房后壁2例、不明1例),3例房性心动过速(均为冠状静脉窦口起源)和1例频发房性早搏(上腔静脉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