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发病部位-食管下段
实体ID:1057698
目录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单纯胰液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混合组和胰液组大鼠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随病程延长加重;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上皮高度增生及出现组织转化,但两组间食管损伤程度无显著差异.
不同方式建成3种反流性食管炎模型(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发现:各实验组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随病程延长加重;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上皮高度增生及出现化生柱状上皮,其中D组发病率最高,病变程度最重,DG组次之,G组最轻.
105例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多发于男性,食管下段为病变主要部位,粘膜病变程度多为I级,Hp检测阴性居多,H pylori阳性与阴性的RE患者发生洛杉矶(LA)C级分别占8.3%和18.5%,D级分别占4.2%和12.3%,但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3
单纯胰液反流对食管粘膜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实验组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随病程延长加重,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上皮高度增生及出现化生柱状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