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理分型-稳定性心绞痛组
实体ID:51440
目录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19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5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65例和对照组80例.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酶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103)、稳定性心绞痛组(n=70).
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选择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情分为心肌梗死组(AMI组,n=17)、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n=21)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n=26),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各组受试者之间的血清ICTP、基质金属蛋白酶
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14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4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5例和对照组55例.
冠心病患者凝血机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痛患者25例(对照组),冠心痛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3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