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实验室检查-发色底物法
实体ID:89037
目录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冠心病患者抗凝与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应用发色底物法及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包括凝血65例,抗凝52例,纤溶功能43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血浆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
冠心病患者血浆t-PA、PAI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40例冠心病(CHD),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18例,2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和30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抑制物(PAI)活性,及其D2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
冠心病血瘀证血浆纤溶活性改变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30例和非血瘀证组50例(包括痰浊组27例,气滞组23例);设健康对照组20名;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检测血脂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测定32例冠心病患者PAI-1、tPA活性.
冠心病患者行为类型与纤溶激活系统改变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用A型行为问卷评定81名冠心病患者和59名健康人群,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他们血浆的纤溶激活系统中PAI-1、t-PA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