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实验室检查-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实体ID:107506
目录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持续效果探讨(18年随访结果)(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对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隔年随访1次,考核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乙肝发病监测.
中国2006年乙型肝炎报告病例构成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对18个监测点所有符合病例定义报告的乙肝疑似病例进行调查,采血和实验室复核甲肝抗体(抗-HA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IgM,最终进行实验室诊断.
江西省2006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江西省调查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分别为8.88%、61.15%、38.53%,与1992年乙肝调查结果相比.
江西省现阶段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基本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疫苗时代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于1984年、1999年分别采集上海市黄浦区(原南市区)1~49岁人群血清1 540份和838份,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分析并比较各组HBV携带率与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