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实验室检查-发色底物法
实体ID:448817
目录
关系介绍
待补充
来源
脑梗死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相关性(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用发色底物法和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脑梗死患者52例(2001-06/2002-12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和3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AI-1活性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期间血浆t-PA、PAI-1活性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对发病6h内用1.5万U/kg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1例脑梗死患者,于溶栓前及其后即刻、第3天、第10天、第21天分别检测血浆t-PA、PAI-1活性,并与20例健康人比较.
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测定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 PAgT采用比浊法,AT-Ⅲ采用发色底物法,D-D和Fib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脑梗死患者组100例与健康对照组60例进行上述4个项目的 检测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的测定(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 PAgT采用比浊法,AT-Ⅲ采用发色底物法,D-D和Fib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脑梗死患者组100例,与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上述4个项目的 检测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D二聚体的测定(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 选用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PAgT采用比浊法,AT采用发色底物法,D-D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89例脑梗死患者组,与6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上述三个项目的分析,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