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病理分型-大量蛋白尿组”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pubmedkg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修改1)
 
(导入1个版本)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3行: 第13行:
  
 
===糖尿病肾病与血清内脂素、C反应蛋白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
 
===糖尿病肾病与血清内脂素、C反应蛋白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 选择97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35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30例、[[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 μg/min)3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
+
方法 选择97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amp;lt;20μg/min)35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30例、[[大量蛋白尿组]](UAER&amp;gt;200 μg/min)3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

2024年7月6日 (六) 09:41的最新版本

主实体:2型糖尿病,关系:病理分型 ,尾实体:大量蛋白尿组

实体ID:550335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将6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分为尿蛋白正常组(DM1组),微量蛋白尿组(DM2组),大量蛋白尿组(DM3组).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与血脂相关性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比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合并肾衰组,测定各组的年龄、病程、FC、TG、HDL-C、LDL-C、vLDL-C、AP0-Al、APO-B1并分析.

糖尿病肾病与血清内脂素、C反应蛋白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选择97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lt;20μg/min)35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30例、大量蛋白尿组(UAER&gt;200 μg/min)3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肌酐的比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测定各组的年龄、病程、BMI、WHR、SBP、DBP、TC、TG、HDL-C、LDL-C、VLDL-C、LP(a),并分析.

糖尿病肾病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2000~2002年在本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按尿中蛋白含量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蛋白尿组(B组)、大量蛋白尿组(C组),观察各组冠心病变的发生率并加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