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药物治疗-安慰剂”的版本间的差异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导入1个版本) |
||
第7行: | 第7行: | ||
==来源== | ==来源== | ||
===盐酸苄达明对急性高原反应的即时预防效果(中华医学会文献)=== | ===盐酸苄达明对急性高原反应的即时预防效果(中华医学会文献)=== | ||
− | 结果 盐酸苄达明对全程试验期内受试者高原缺氧所致[[头痛]]和呕吐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P | + | 结果 盐酸苄达明对全程试验期内受试者高原缺氧所致[[头痛]]和呕吐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P<0.01或P<0.05),且对[[头痛]]症状的预防效果优于复方红景天与复方党参(P<0.05). |
===基于比例优势模型的那拉曲坦临床试验的建模与仿真(中华医学会文献)=== | ===基于比例优势模型的那拉曲坦临床试验的建模与仿真(中华医学会文献)=== | ||
第16行: | 第16行: |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 | ||
− | 结果:①治疗10d以上时,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头痛]]发作次数分别为(1.71±2.03)和(2.82±3.16)次,P | + | 结果:①治疗10d以上时,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头痛]]发作次数分别为(1.71±2.03)和(2.82±3.16)次,P<0.05;持续时间分别为(11.45±23.46)和(24.80±36.14)h,P<0.001.治疗20d以上时,2组[[头痛]]发作次数分别为(0 |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效果(中华医学会文献)=== |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效果(中华医学会文献)=== | ||
结果 盐酸苄达明对全程试验期内受试者高原缺氧所致[[头痛]]和呕吐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且对[[头痛]]症状的预防效果优于复方红景天与复方党参. | 结果 盐酸苄达明对全程试验期内受试者高原缺氧所致[[头痛]]和呕吐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且对[[头痛]]症状的预防效果优于复方红景天与复方党参. |
2024年7月6日 (六) 12:55的最新版本
实体ID:1045101
目录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盐酸苄达明对急性高原反应的即时预防效果(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盐酸苄达明对全程试验期内受试者高原缺氧所致头痛和呕吐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P<0.01或P<0.05),且对头痛症状的预防效果优于复方红景天与复方党参(P<0.05).
基于比例优势模型的那拉曲坦临床试验的建模与仿真(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在给药方案为安慰剂1、2.5、5、10、15、20mg情况下,得出头痛减轻概率的曲线,得到头痛减轻概率随给药剂量的不同而变化,从而对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赛庚啶治疗偏头痛和对血浆内β内啡肽和蛋氨酸脑啡肽的影响(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赛庚啶和安慰剂均使头痛日数和指数明显下降,使发作期和间歇期2种阿片肽血浆浓度显著升高.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①治疗10d以上时,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头痛发作次数分别为(1.71±2.03)和(2.82±3.16)次,P<0.05;持续时间分别为(11.45±23.46)和(24.80±36.14)h,P<0.001.治疗20d以上时,2组头痛发作次数分别为(0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效果(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盐酸苄达明对全程试验期内受试者高原缺氧所致头痛和呕吐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且对头痛症状的预防效果优于复方红景天与复方党参.